找到相关内容1269篇,用时5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狮城访谈录

    整个佛教社会也要有承担奉献的修养。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人应该包括方面的修养:一个是自身要谦虚温和,对整个社会要有圆融大雅的风格,包容一切,除此以外还要承担和奉献。出家人除了要为众生请命,为万世开...。《大学》里面讲: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不但自身的人格修养要提高,也包括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过去我们中国人讲人格修养,一方面包括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自己...

    林法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571416.html
  • 中国佛教运用神通的因缘

    佛教的作用就无从知道中国佛教运用神通的因缘。   具体说来,中国佛教之所以要运用神通,主要有方面的原因;其一,同道教斗法的需要;其二,中国社会的需要;其,当权者的需要。是这方面需要的综合作用左右...白马寺的敕建引起了长期以来受到冷落的道家信徒的嫉妒。以褚善信、费叔才和吕惠通为首的五岳十八观及太上洞的道士共六百九十余人联名上书汉明帝,痛斥佛教之“虚诳”,请求与“西域胡僧较试优劣”,以辨真伪。由于他们...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0979185.html
  • 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

    起。在《觉意三昧》中,他把心分为心、意与识方面来说,表示一切法都是由这心、意、识者来造。如何造法,他还是没有交代。他说:   一切诸法虽复无量,然穷其本源,莫不皆从心意识造。所以然者,有人言:...有意亦非不有意,识中非有心亦非不有心,是心、意、识,非一故立名,非故说一性。(13)。这里说诸法无量无数,但追究它们的本源,都是从心而造。而心可分心、意、识方面:心是对对象有所觉知,意是对对象作...

    曾其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4881700.html
  • 世界佛教华僧会在港开幕 叶小文出席并致辞

    先后发表讲话,呼吁各地的华僧携起手来,用佛教慈悲、智能、和平的理念,共创人间净土。 面对社会变迁的巨大挑战,净心长老分别从科学研究,僧尼教育和信息科技方面,提出点建议:“一、要深入研究科学...连同大会主席、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和大会副主席永惺长老等任开幕礼主礼嘉宾。 觉光法师致辞表示,会议在香港举行,可归纳点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香港佛教与国际佛教间的联系与友谊;第二,肯定...

    佚名

    |叶小文|华僧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1336091375.html
  • 以“无上供”供养诸佛之利益

    行愿励力生起胜解信,并以此胜解信发起勇猛愿心随学普贤菩萨,此乃关要。   以下从方面分析如是供养诸佛之利益:   1、供养微小,受报弘大:   《悲华经》云:“若以一花,散虚空中,供养十方佛,乃至...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供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09260832372.html
  • 佛教的形式、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事物的种观点——空、假、中  这是缘起性空道理的高度概括。任何事物都可从空、假、中方面去认识。上面所说的树,就可以这样说:“所谓树,即非树,是名树。”因为树是各种条件的结合,本质上是空的(即非树);...具体说明善恶报应的严肃性、规律性,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来到。”佛教三世因果学说,是以身、口、意方面造作的能力——业力不失作为理论根据的。概括说明因果关系的教理是“四谛”——苦谛...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139228.html
  • 惑 四谛 五明

    明了假谛理起尘沙惑,不明了中谛理起无明惑。所以明了谛理,断惑,即证智,成德。但是谛是实相的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实相的全体。空显破情之德,假显立法之德,中显绝待之德。所以说空,假、中就在...惑是天台宗所说的种障惑。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无明惑。总称“惑”。   第一见思惑,是把小乘教中所说见、思二惑合而为一...

    黄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0739807.html
  • 谈谈守护神

    ,如果此人多生久世以来常转生于低等灵界甚至畜生、地狱界,则显现的形象便与这些界等同相应。也有不少人的守护神显现为老鼠、兔子及猫狗等动物。   另外,西藏密法也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构成可以分方面,即寿命...的世俗方面。如果一人心往灵性、智慧之途,那么,此智慧守护神则时常予以引导与加持;反之,当人们被欲望及烦恼蒙蔽时,得到的则是世俗守护神之垂睐。两位守护神是愿望得以满足的施行者,他们造作影响个体的方式,...

    去去来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0140555.html
  •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自利利他,达到净化心灵、净化人生的目的。  (二)对一切事物的种观点——空、假、中  这是缘起性空道理的高度概括。任何事物都可从空、假、中方面去认识。上面所说的树,就可以这样说:‘所谓树、即非树...的。儒家不也曾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吗?佛教更具体说明善恶报应的严肃性、规律性,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佛教三世因果学说,是以身、口、意方面造作的...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5042866.html
  • 常随佛学

    三百四十八条比丘尼戒,从身、口、意方面,对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做了严格而详尽的规定井对违章者制定了各种惩罚方式。后秦佛陀那舍与竺佛念共同将其译成汉语。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最具...,就座而坐。佛告诸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二、佛自舁(音余,即共扛抬也)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佛制饮酒戒缘起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545032.html